阿根廷港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日本的处处便利是怎么形成的
TUhjnbcbe - 2020/11/20 13:22:00

掘金日本私房话

在老龄化社会里,人们肯定比年轻时更不爱长距离活动,只爱流连于自家的半亩三分地。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这个生活半径内的配套设施是否足够便利。日本社会一直不断在思考这个问题。本文作者长时间生活在日本,对当地的社会文化、人们的习性都进行过很长时间的观察。我们一起来看看,日本人从日本便利文化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生活习惯?为什么说“以小为美”是主流?

◎作者

陈言

◎来源

秦朔朋友圈(qspyq)已获授权

很多时候,我会对人说,我喜欢日本的“蛰居”生活。

在东京的一所国际会馆,一天的住宿费为日元(约元)。一张桌子可以放手提电脑,电脑边上是一台12英寸的平板电视。两把椅子,一张自己打字时坐,另一张主要用来放书包。比一米八长一点的床,睡觉时稍不注意脚就会悬空,头永远需要顶着床头。房间里剩下的地方可以把旅行箱对开,比住宿一天要收一、两万日元的高级饭店要宽敞很多。有厨房(备有各种炊事用品、冰箱)、浴室及全自动洗衣机。

打开电视,看上几分钟,知道今天也还是所有在节目中对谈的人都在赞美日本社会稳定,食品美味,然后所有人莫名其妙地在屏幕的另一头欢笑,知道这个国家太多的电视节目之无聊,比亚洲其他国家有过之无不及。有了这样的感觉后,便是开着电视,也听不见声音,看不见画面,能埋头写作。

肚子饿了,走不了十步便是冰箱,拿出一袋日元(约6元)的面包嚼嚼,耳边回响起电视上的那些对话,会觉得这里的面包便宜,味道确实很好。到了晚上,取出一瓶日元(约30元)左右的智利或者阿根廷的红酒,喝上一杯,再看看品牌,想到在国内同样的酒在酒吧是绝对喝不起的,便是去超市买,也该是三位数的人民币。住得惬意,食品安全而且廉价,这样一来更加喜欢起日本的生活,打字也愈发快了起来。

日本的国土、人口要比英国、比德国大出很多,但在我们的眼里却是个“小日本”。日本经济学家中也有主张“小日本主义”的人,但语意和我们很不一样。本文不议论日本的大小,谈日本生活中的便捷。笔者认为这种便利和“小”有关。

日本的“小”,小得精致,便捷,这种特点在长年的经济发展中开始成为某种概念,在商业社会里,进一步商业化了。笔者在这里想谈谈日本的概念化、商业化的“便利”。

九平米与四帖半

三十年前,北京住房非常紧张,但我工作的报社还是分配给了我一间9平米的居室,大厅、厨房、厕所和住大屋的住户合用。那时住大屋的记者并不缺房,无需和我合住,几乎从未来住过。我那9平米居室,不仅放了大床,还有一张桌子,一个大衣柜,就在这个9平米的居室里,住进了我一家三人。

后来去日本留学,开始时住一间有四张半榻榻米的一居室。榻榻米的面积为90公分乘以公分,四帖半的屋子里有块挂画轴、放花瓶的“床间”。沿着里墙有一条30公分宽公分长的木板,可以用来放一些较重的东西,比如衣柜什么的。日本人家里几乎没有什么家具。四帖半的一居室,有个壁柜,平时被褥装在壁柜下层,上层挂一些衣服。

我在这间小屋里开始进入做学问的生活。一张90×90公分带电暖炉的炕桌放在屋子中央,周边正好是四张回字形的榻榻米。开始时学日本人跪在榻榻米上读书,很快就让双腿失去了知觉,之后改盘腿坐,但依然难受。有时人对环境的适应比自己想象的要快很多。想想中国自夏商到宋元,该主要是跪坐或盘腿坐的,真正坐凳子、椅子该是这数百年的事,不知不觉中也就习惯了在榻榻米上的起居。

从硕士到博士,再到挤进教书匠行列中,屋里最大的变化便是周边的书开始多了起来。在榻榻米的房间里,有书架自然好,没书架,把书摊在炕桌上、榻榻米上,这比世界上能想到的书桌都要大,在榻榻米的屋里堆书特别的方便。想看的书永远在身前身后,不想看的书用脚踢踢就远离了自己。等踢不动了,便去最外边把不常看的书捡到书架上。

睏了,挪挪身后的书,倒地就睡。冬天在炕桌的桌面下压一床大被子,把腿伸进炕桌里,暖洋洋的,同样能在睏的时候倒地就睡。醒醒睡睡,一天不出屋能读十几个小时的书,效率相当的高。

和我住过的报社宿舍比起来,同样的9平米,日本榻榻米利用效率要高很多。到了日本才明白,在中国不住几十平米或者上百平米的房子,会让人觉得居室太小,到了日本,能有两间各有6贴榻榻米(每间12平米)的房子,就已经很好了。日本六十多平米的房子住起来感觉不比中国一百平米的房子差。

有这样的居住环境,再去追求便捷,在感觉上会很不一样。日本的便利以简捷、贴近生活为主要特点。走出家门,比如从公交车倒地铁,地铁不同线路之间的相互换乘,车站与商业设施的距离等等,有种从四帖半的榻榻米屋里去厨房冰箱拿红酒的感觉。在中国住得稍微大一些的家庭,恐怕想在寝室喝杯酒,需要出门进客厅,然后进厨房才能办到。在中国的几乎所有城市,不论那里的交通设施多么新,但换乘总需要走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不会有日本这里的过一个站台,走十几米就能完成换乘的情况。对生活的要求,中日之间从居住上看就很不一样。

二十四小时营业的便利店

如果在上海走走,会发现便利店、各种小超市挺多的,已经很方便。但和东京、大阪比,数量上、商品内容上要少很多。在北京或者上海之外的其他正在发展中的城市,便利店的数量还不多。说日本的便利,首先让人想到的便是这些便利店。

现在,北京、上海的快递也红火了起来,从快递的速度、快递件的追踪等方面看,似乎比日本要更快捷一些,但论服务质量,笔者感觉也还是日本要比中国更好一些。

不论是罗森还是7-11、全家等等,中国的便利店要么是日企直接投资做的,要么从日企那里学习了很多经验,但是这些便利店也还都不能超越日本的店铺。便利店在日本是城市及乡村普通民众的消费场所,并非只开在中产阶层聚集的地方。店内的各种商品,说不上多么便宜,但绝对不会贵得离谱,即便是开在机场、火车站的便利店,也不会标出比其他同一品牌便利店高出一倍或者数倍的价格来。我估计自命为中产阶层的中国人,在北京机场、高铁站或者上海虹桥机场,在买一瓶矿泉水的时候,会埋怨为何比其他店铺价格高出了一倍。日本没有这种现象。不论在什么地方,便利店的商品价格是统一的,基本不会离谱。如果商品价格离谱,就很难让人觉得这还是便利店了,便利自然也就不再存在。

日本的便利店也在发挥金融机关的功能,是公共费用,如水电费、保险费等等的支付网点,是快递的收存处。比如白天不在家,可以让快递把邮件放到离自己家最近的便利店里,然后在自己方便的时候去取。

有小学生的家长,感觉最不方便的便是接送学童。日本的便利店开得特别多,沿街隔不远就是一家,小学生放学回来,一时没有地方去,就可以到便利店待上几十分钟,或者一两个小时。以后,日本的便利店还有可能成为托老的地方。比如外出几个小时,家中老人没法照看的时候,可以带老人家来便利店坐坐,保证老人不会走失,该喝水时喝水,该吃零食的时候,便利店里也有现成的。

在东京,三菱化学的一位技术人员对笔者说,该企业特别擅长做分析,开发出了一种通过检查血液成分来判断现在或者不远的未来有可能出现的疾病。“抽几滴血,交给便利店,便利店收存后交到企业那里,然后就会有检查报告直接发送到验血者那里。”该技术人员说。便利店今后还会成为具有体检功能的设施。

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些,和日本现代化的物流分不开。笔者从未在东京见到穿着浸满汗水的工作服,骑一辆新买的,但看上去十分破旧的电动车,在大街上飞驰的快递小哥。日本的快递大都是开一辆小卡车,卡车里分了几个空间,该冷冻的冷冻,该冷藏的冷藏。日本的夏天比上海要炎热很多,但照样可以快递新鲜的鱼肉,可以烤一个面包送给自己想送的人。笔者查看了日本的物流费用,其与GDP之间的比率大致在9%左右,中国是将近20%。这与中国地区广阔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日本很少有空驶的卡车。跑运输的车总能装一些货物,空驶率低,让日本的物流价格并不是很贵。

便利需要用长时间劳动来支撑

笔者去距离羽田机场不远的物流中心做过采访,深夜1点到的,因为没有回程的电车,去的时候就知道需要在那里采访到第二天凌晨4点半,那时第一班车开始驶出,笔者也能回到自己居住的地方。

物流中心的货物是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运进运出。刚刚把一卡车货物卸下,就需要换个地方为同一个卡车装载其他货物。现在像物流中心这样的地方已经让不少工作机械化了,但这些卡车司机将货物运到较小的转运中心,或者发货点的话,就需要司机本人或者装卸工按照平板电脑上的货物单,一件一件地卸下货物或者装上其他货物了。卡车等很干净,司机及装卸工的服装也是天天都会换洗的,但一开始工作,后背上很快就被汗水打湿,劳动强度同样不小。

虽然有些便利店标着7-11,意思是早7点到晚11点,但实际上是二十四小时营业。在东京如果觉得饿了,随时可以去便利店买饭团或者三明治吃。想喝酒了,也立即能从便利店买到。至于生活用品、想阅读的杂志等等,均可以通过便利店解决。二十四小时营业,不论多晚多早,都可以去购物、去餐饮、可以在那里歇个脚。但便利店并非无人商店,一天二十四小时均有店员或者店长在守候,这种长时间劳动,效益不一定好,维持起来有不少困难。

其实,如果没有便利店,每个家庭存储一定的食品用品,生活不会多么不便。一个街区有一家二十四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各家便利店轮流营业二十四小时,也该是一个解决长时间劳作,劳动效率低的方法。但日本目前对这方面的探讨不是很多,大家都在二十四小时这个概念上拼命,拼不过的就倒闭。笔者过去经常去购物的便利店,就有一些倒闭了。好的服务因为过度竞争,反而让其失去了应有的光辉。

不仅仅中国人,其他国家的人到日本后会喜欢上这里的便利,但日本已经在老龄化的道路上走了很多年,大致到了年日本三人中就有一人年龄在65岁以上。以这样的年龄构成,维持榻榻米四帖半的生活模式是可以的,但要创建更为便利的社会服务体制困难会很多,想维持现在的概念化、商业化的便利会很不容易。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今后将会对“便利”有更多的思考和探索,其“便利”本身将会发生较大的转变。

作者:陈言,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真正想要海外投资的时候,才发现找到靠谱的市场信息真的太难了。

作为智谷旗下日本投资专业平台,我们每天为00+投资者分析日本*经趋势、挖掘投资密藏。

与+日企合作,掘金日本房产只做最中立靠谱的推荐,让每个投资者用小金额就能做国际一线城市的房东。

1
查看完整版本: 日本的处处便利是怎么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