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历时74天的马岛战争,最后以英军彻底占领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方式结束。手握道义和军事两大优势的阿根廷,偏偏成了最后的输家。当年,身为拉美第二大国的阿根廷,称得上是雄心万丈,到头来却连家门口的一个小岛都守不住,这是为什么呢?
总结下来不外乎这几个原因
一过度借助外力,误认为英国不会出兵
中国有句老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要想打赢一场战争,战前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战前,阿根廷国防部长认为,英国绝对不会全面出兵,理由很简单:马岛距离英国本土1.3万公里,附近也没有军事基地,仅靠漫长的海上补给线,就想打赢一场大规模战争,无异于痴人说梦。
基于这个判断,阿根廷别说“运筹帷幄”了,甚至连个战争计划都没制定。遗憾的是,这位国防部长的预测全错:英国获悉马岛被占之后,立即宣布与阿根廷断交,72小时之内就组建了一支特混舰队,浩浩荡荡地杀向南大西洋。
另一方面,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认为,自己是美国在拉美地区的铁杆盟友,美国必然会以中立态度行事,甚至天真地将美国视为赢得这场战争的最大砝码。他幻想着战争打响后,只要美国出面调停,既能使阿根廷保住马岛主权,又能使英国体面地下台,他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多么的荒唐可笑,自己打的主权战争,却把胜利的希望寄托于他人,岂有不败之理?果不其然,被加尔铁里寄予厚望的美国,在战争爆发之后,第一个对阿根廷实施经济制裁,对英国却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帮助。
二没有利用缓冲时间充分备战
从年4月5日英特混舰队朴茨茅斯港出发,到4月28日英军完成对马岛附近海域的封锁,在这23天的时间里,阿方军队高层也没有做好抗登陆作战的准备,甚至在马岛上都没有建设航空兵的基地,没有进行高寒岛屿作战的适应性训练。另外,他们战区指挥官擅长的是对内平叛,但对外却缺乏作战经验。所以,不管从哪个维度看,阿根廷都没有准备好这场战争。
第一,阿根廷没有独立的国防工业,大战之前,他们却没有储备足够的武器弹药。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是阿根廷人却傻傻地等着英军杀上门。等到战事一开,美国、欧洲、英联邦国家都对其进行严厉制裁,阿根廷进口的“飞鱼”导弹虽然取得初战辉煌,可用光之后得不到补充,严重削弱了阿军的持续作战能力。
第二,马岛虽然在阿根廷“家门口”,但大部分空军基地距离该岛都超过公里。倘若阿根廷能利用这23天的时间,扩建岛上的斯坦利机场,那么空军的“幻影”战机、“天鹰”战机就能从马岛起飞,摆脱作战半径的限制。可阿根廷方面却认为没必要,只要能起降运输机足以,结果战争爆发后,阿根廷的空军抵达马岛上空,只能逗留几分钟,等于戴着脚镣与英国空军作战。
第三,马岛上的守军也没有战斗力。驻岛部队是从各地部队抽调而来,不少士兵来自北部亚热带地区,完全不习惯在马岛这种严寒地区作战(年平均温度低于6度)。另外,25%的守军是新兵,服役不满4个月,既缺乏训练,又没有野战工事,这仗还没打就注定要输了。更绝的是,在如何反制英军登陆这个问题上,他们压根没有作战方案。
三战斗意志薄弱
阿根廷的足球世界闻名,可会踢球的人不一定会打仗,跟足球场上的勇猛相比,阿根廷人在战场上的表现就显得怯弱很多。
南乔治亚岛一战,阿根廷守军以逸待劳,面对75人的英军小队,竟然不战而降,战斗精神之弱令人瞠目。据说,英国攻占南乔治亚岛只开了2次火,一次是用反坦克导弹攻击一个可疑目标,一次是误把海豹当成了阿军。
4月29日,阿根廷海军兵分三路,杀向马岛南部海域。次日,英军宣布:凡是闯入海里封锁区的阿海军舰艇,都将被击沉。阿根廷海军收到消息,居然默认了敌人制定的战场规则,三支舰队乖乖地徘徊在封锁区边缘,不敢越雷池一步。拜托,这可是在打仗呢!
然而,英国人可不是吃素的,你以为在海里外晃悠,我不就不打你了?5月2日,游荡在封锁区边缘的阿根廷海军“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被英国海军“征服者”号核潜艇击沉。在附近护航的两艘驱逐舰,不仅没有搜索并消灭英军潜艇,为战友报仇,反而开足马力掉头就跑,导致多名阿根廷海军士兵溺死。
自此之后,阿根廷海军龟缩在港内,闭门不出,坐视英国海军掌握制海权。北洋水师避战保船的一幕,竟在数十年后,再一次在大洋彼岸上演。
四经济上丧失主权,惨被西方国家收割
马岛战争不仅仅是一场领土归属权的战争,实质是以美英两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首的跨国金融体系,在80年代中前期依靠国际债务工具对拉美国家实施系统性收割的前奏。自冷战缓和以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大量富余资本开始流入较少受到冷战波及的“中间地带”,在这当中尤以投资回报率较高的拉美国家为主。这一时期由于70年代美国通胀政、减税政策等一系列手段,再加上两次石油危机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美元在全球几乎泛滥,拉美国家则举债发展成风。但是80年代末期,美国开始进行货币收紧,大幅提高利率,其他发达国家亦步亦趋,发展中国家失去举债发展的土壤。
另一端,美国通过让长期名义利率低于短期名义利率的手段,一方面阻止了短期资金外流,一方面吸引了国际投资。而对于大举外债发展的拉美国家来说,开始陷入了严重的外汇供应和债务危机,马岛战争则为美国加速这一进程提供了机会。战败让阿根廷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无力偿还高额的债务和利息,并进一步导致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国家集体陷入债务困境之中,不少都当了“老赖”。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下场收割,从到年有16个国家在基金组织的安排下进行了重新安排债务的谈判,拉美等原本欣欣向荣的国家为还清债务只能中断经济计划,导致大量资本流入西方国家,美国又在这些国家不断挑动政治风波,使这些国家彻底沦为美国等西方债权国的印钞机。
另外,阿根廷的失败也警醒了世界各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根本靠不住。马岛战争以前,美国自诩为美洲的守护者,但当英、阿产生冲突时,美军立即公开支持英国,同时还为英国开放阿森松岛上的空军基地和各种设施,为英军提供新型的,“响尾蛇”导弹、激光目标指示器和其他武器装备,连侦察卫星也为英军服务,这大大增加了英军的战斗力。而欧洲国家对阿根廷的武器禁运也令其雪上加霜,导致战争后期彻底失去对马岛的支援。
从军事上说,英国赢了。但大不列颠早已日暮西山,自马岛海战后,英国彻底沦落为西方二流发达国家,经济上弱于德、法,反而心甘情愿的当起了美国的“小老弟”,反正都是“盎格鲁撒克逊”人,谁当老大不是当呢?
但是,马岛战争真的有赢家吗?
尼古拉斯说:双输罢了!阿根廷输掉了战争,大英帝国却也失掉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