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港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世界历史纵谈一战结束后,协约国对苏维埃俄
TUhjnbcbe - 2024/7/28 17:00:00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1011/4707905.html

引言

自苏维埃俄国出现后,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随即出现了。各帝国主义者,视苏俄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所以在巴黎和会上,英、美、法、意等帝国主义国家的头子,一方面高唱建立所谓“战后和平新秩序”的滥调;另一方面却策划于密室,多次商讨制定对付苏维埃俄国的计划,妄图把列宁所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绞杀于摇篮之中”。因此,所谓“俄罗斯问题”也就成了巴黎和会上的一个重要议题。

巴黎和会没有邀请苏俄代表参加大会。“协约国”帝国主义者封锁俄国,把苏维埃共和国看作传染病的策源地,竭力使它与资本主义世界隔绝”。但在和会召开前,苏俄政府早就向各交战国政府建议,立即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这对世界舆论产生很大影响,对各帝国主义国家实现其掠夺目的也极其不利。

而苏维埃俄国本身的存在,成了协约国帝国主义者重新分割世界和召开巴黎分赃会议的一个重大的障碍。因此,劳合一乔治对苏维埃俄国进行恶毒的攻击,胡说什么“布尔什维克帝国主义不仅威胁同俄国接壤的国家。它威胁整个亚洲,同时它对于美国的威胁,正如同对法国的威胁一样迫近”。你争我夺的帝国主义为了对付苏维埃俄国,又暂时勾结起来。

和会开幕前,威尔逊就认为当时“最重要的问题是全面地讨论对俄国的态度问题”。根据威尔逊的提议,“俄罗斯问题”首先被提到巴黎和会上加以讨论。在一次会议上,法军统帅福煦认为不解决“俄罗斯问题”,“协约国就有失去战争果实的危险”,因而主张加强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在一九一九年一月十六日的“十人会议”上,劳合-乔治认为解决“俄罗斯问题”有三种方案:武装干涉、封锁和谈判。这个第一流的资产阶级生意人凭借他的政治经验,也多少预感到公开的军事干涉不会带来好的结果。

他认为派军队去俄国,“军队将发生叛变”,“用武力镇压布尔什维主义是极不理智的”;如果指望邓尼金、高尔察克和捷克军团的叛乱者,则“等于流沙上面建高楼”。至于采取封锁政策,也不能制服苏俄。最后,劳合一乔治建议,让苏俄派代表来巴黎,迫使苏俄就范。威尔逊也赞同和俄国代表进行谈判,但附有一个先决条件,即俄国人必须“撤出立陶宛和波兰”。

然而,法国和意大利的代表反对同苏俄政府进行谈判。意大利外交部长桑理诺认为意大利和法国正受到布尔什维克的直接威胁,如让苏俄代表参加和会,将更会增强苏俄的影响。他不但不主张同苏俄进行谈判,而提议建立一支反共志愿军对付苏俄。法国克列孟梭在会上更是大肆煽动和恫吓:“目前布尔什维克的危险性是很大的。布尔什维主义在扩展。它夺取波罗的海地区和波兰,如果布尔什维主义在德国传播,经过奥地利和匈牙利而达到意大利,那么欧洲将面临巨大的危险。”所以,克列孟梭坚决主张立刻对苏俄实行公开的武装干涉。

必须指出,操纵巴黎和会的英、美、法、意等帝国主义者,在对待苏维埃俄国的立场上并没有根本的原则分歧,只是在策略上和方法上有所不同而已。劳合一乔治和威尔逊不是不想以武力对付俄国,不过他们不象克列孟梭等人那样表现得锋芒毕露。劳合一乔治和威尔逊一方面主张借他人之手对苏俄进行隐蔽的干涉;一方面玩弄外交手腕,企图通过谈判使苏俄落入协约国的圈套。他们所搞的外交谈判,实际上也是为后来大规模的武装干涉做准备的。

巴黎和会召开之际,正是苏俄红军在各条战线上凯歌前进之时。在这种情况下,巴黎会议授权威尔逊呼吁俄国一切政治团体,各派三名代表前往马尔马拉海中的王子岛,在英、美、法等国代表的参与下,进行谈判。威尔逊所说的俄国政治团体,除苏维埃政府外,还包括当时反苏维埃政府的一些反革命组织。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拟定这次谈判的地点不是在巴黎,而是在君士坦丁堡附近的一个僻静之地。巴黎和会的操纵者们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孤岛作为谈判的地点,显然是为了缩小这次谈判影响。威尔逊在其呼吁书中,要求苏俄红军停止攻势和缔结停战协定,假惺惺地说是为了商讨恢复“俄国的和平问题”。但他同其他帝国主义者一样,诬蔑布尔什维克“几乎是世界上唯一侵略的帝国主义力量”;说这次谈判会议所面临的任务是要“与布尔什维主义的帝国主义政策作斗争。”当时,协约国集团还与高尔察克缔结了一项协定,答应给反对苏俄政府的高尔察克匪帮以大力援助。

尽管如此,苏俄政府还是愿意派出代表去王子岛进行谈判,以戳穿帝国主义的阴谋。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苏俄政府准备在沙皇政府的战前借款问题上做出一定的让步,愿意支付这种借款的利息,并同意在苏俄境内给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以租让权,其先决条件是:从苏俄境内撤出一切外国军队。这就使劳合一乔治、威尔逊处于被动地位,因为这些帝国主义头子是不愿放弃对苏俄的武装干涉方针的;而克列孟梭等人则暗中怂恿高尔察克、邓尼金,要他们拒绝派代表去王子岛。因此,王子岛会议终于流产。

本来,协约国策划王子岛会议的目的,就是企图用外交谈判,停止红军的胜利进攻,以便让协约国帝国主义者和俄国白匪帮争得喘息时机,重新组织和加强对苏俄的武装进攻。

王子岛会议未开成,英、美代表又决定组成一个以威·蒲立特为首的特别代表团前往苏维埃俄国进行活动。蒲立特是出席巴黎和会的美国政府代表团的正式成员和主要情报官。他前往苏俄的任务,是调查俄国内部情况,试探苏维埃政权在俄国的影响和稳固程度,同时也准备同苏俄政府进行直接谈判,强迫布尔什维克接受协约国的一些要求;如谈判不成,也可为以后的武装干涉赢得时间和寻找借口。

列宁、齐切林和李维诺夫接见了蒲立特。蒲立特向苏俄政府提出协约国的谈判条件:1、在各条战线上停战;2、原地保留所有事实上存在的政府;3、苏俄的通海铁路及港口应遵守国际铁路和其他欧洲港口的现行规则;4、保障协约国臣民有自由进入苏俄境内的权利;5、全部释赦双方的政治犯和在协约国方面作战的俄国人;6、恢复苏俄与外界的贸易关系;7、有关俄国对协约国的一切债务问题,应于和约签订后分别讨论;8、俟苏俄军队复员、交出或销毁剩余的军火后,协约国军队始撤出俄国。

为了摆脱战争,巩固苏维埃政权,从事社会主义建设,苏维埃政府愿意停战媾和。但对协约国代表提出的以上条款,要求做一些修改和补充。苏俄政府要求将第2条改为:“俄国境内所有事实上存在的政府在其辖区内保持政权,但人民自愿更换政府的情况除外。同时,应当互相保证不使用武力来推翻任何政府。”第8条改为:“一切外国军队应一律撤出俄国。对各个反苏政府的一切军事援助应予停止。”

通过谈判,苏俄代表与蒲立特在莫斯科签订了一项停战议和的预备性条约。可是,当蒲立特回到巴黎后,威尔逊和劳合-乔治认为这个条约对英、美等国不利,竟否认它。他们不让“公布蒲立特的报告”,要求“保持条约秘密”,说什么“没有委托他(蒲立特)签订任何条约。”但蒲立特声明,他正是根据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的指示,而与苏俄签订预备条约的。

威尔逊和劳合-乔治等人在对待苏俄的关系上做出这种拙劣的表演,正是说明帝国主义者及其政府的虚伪。他们同克列孟梭、福煦等人是一丘之貉,同样敌视苏维埃政权,仇恨苏维埃共和国;对高尔察克、邓尼金和尤登尼奇在俄国的复辟寄予很大的希望。事实上这些帝国主义者在巴黎和会上不仅对苏维埃俄国施行外交上的孤立和欺骗方针,而且明目张胆地进行制订封锁和武装干涉苏俄的计划: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派遣俄国战俘支援苏俄境内的白俄军队;利用波兰等国作为进攻苏俄的基地。此外,为了对付苏俄红军,还调动苏俄其他邻国的兵力,有意保存德国东部边境的军事设施和德国东线部队,“责成德国将本国军队留驻俄国领土上”;这在凡尔赛条约的军事条款和后来披露的凡尔赛条约的秘密条款中得到了证明。

可见,巴黎和会不仅是列强的分赃会议,而且是武装干涉苏俄的组织中心和大本营。操纵和会的克列孟梭、威尔逊、劳合一乔治等人就是这一武装干涉的罪魁祸首。正是在和会忙于分赃之际,协约国帝国主义者对苏俄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进军。因为协约国帝国主义集团在打败德奥集团后,“认为主要的任务是消灭世界布尔什维主义,摧毁它的主要支部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为此,他们准备筑起一道万里长城,象防止瘟疫一样来防止布尔什维主义”。但协约国帝国主义者后来对苏维埃俄国的武装干涉,终于遭到可耻的失败。

美、英、法在国联盟约问题上的勾心斗角

一九一九年六月二十八日签订的“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巴黎和会的主要产物,因签字仪式在凡尔赛宫举行,故通称《凡尔赛和约》。参加该和约签字的一方是英、美、法、意、日等二十六个战胜国,另一方是战败了的德国。

和会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这个盟约是凡尔赛和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以威尔逊的主张为基础的。威尔逊之流把“正义”、“和平”之类的美丽词藻写进国联盟约里,从而将盟约吹嘘为“友爱的宪章”、“和平的工具”,使这个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条约,罩上了一层骗人的“和平”面纱,以此欺世盗名,蒙蔽各国人民。然而,根据这个盟约所建立的国际联盟,不过是一面“白色的反革命的大旗。”

战时,一些资产阶级和平主义者,从巩固自身的利益出发,提出建立所谓“保障和平”的国际组织方案;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小资产阶级和受蒙蔽的群众也幻想能够建立一个能制止战争、实现和平的组织。这使得威尔逊也竭力装扮成和平主义者。他利用一些人的厌战情绪,早在其《十四点》原则中就提出了“确定约章,组织国联”的主张。所以,这位“和平主义者”的偶像威尔逊一来到巴黎和会上,就从他的皮包中掏出了国联的草案。他打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幌子,要求立即讨论国联问题;并坚持国联盟约应与和约构成一体,不能分开,使他对全体与会国具有约束力。

在制定凡尔赛和约时,威尔逊为什么热衷于建立国联这一个骗人的机构呢?这除了适应战后美国的需要外,还为了抵制苏俄政府的和平建议所产生的影响,以便笼络人心。

在会上,法国代表首先同威尔逊的倡议唱对台戏,不同意先讨论国联问题,反对将国联盟约与和约问题连在一起。而英国代表则模棱两可,时而含糊其词地同意将盟约列入和约,时而又附和法国代表的意见。美、英、法三家之所以发生意见分歧,是因为他们各怀鬼胎,在建立国联的目的上是不尽一致的。

威尔逊之所以对建立国联的问题特别感兴趣,并不是他真正关心战后的和平,而是按照美国垄断资产阶级意志行事的。美国是一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强国,经济实力比英法雄厚,但又不像英法等国拥有广大的殖民地。因此,美国想通过国联这个机构建立委任统治制度,取得对战败国的殖民地和其他地区的委任统治权,使这些地方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同时,威尔逊还主张将其《十四点》中有关“海上航行自由”,“拆除经济壁垒”等原则和在国联管理区内实行“门户开放”的原则写进国联盟约中去。这不仅可以为美国垄断资产阶级扩大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而且给美帝国主义者在欧洲和世界各地提供政治渗透的方便条件,因而也就可以遏制战后英、法、日三国势力的增长,削弱这三个主要对手。威尔逊并说:“国际联盟本身就是一个同盟,它不需要任何其他的同盟。”这就是说,美国不仅反对英法结盟,还要拆散原有的英日同盟。

这不能不引起英、法、日的反对,因为在大战过程中,德、土等国的殖民地已被英、法、日所占领,战后不容美国染指。英、法代表后来虽然同意就国联盟约问题进行讨论,但各有自己的打算。英帝国主义者想把国联建成由英国控制的机构,使它成为维护大英殖民帝国利益的工具。法国则想把国联建成对抗德国的同盟,不让德国参加。法国代表里翁·布乔亚并建议成立一支国际部队。这支军队名义上由国联掌握,实际上将由当时拥有强大陆军的法国控制,从而使法国成为国联的盟主。法国的计划,自然又为英美所不许。

环绕建立国际联盟问题,美、英、法等国的斗争是激烈的,它们各有自己的方案。最后在英、美两国方案的基础上,拟成国上“一致通过”。一些中小国家的代表事先根本未曾参与盟约的讨论和制定工作。

盟约规定:国联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体会员国大会以及与大会享有同等权力的行政院。美、英、法、意、日为常任理事国。参加对德作战的国家和几个新独立的国家(波兰、捷克等)为基本会员国。战时十三个中立国荷兰、丹麦、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波斯、阿根廷、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巴拉圭、智利和萨尔瓦多亦被立即接受为会员国。欲加入国联的其他国家,必经国联三分之二会员国和行政院的同意。开始,战败国不准参加国联。

国联盟约所确定的委任统治制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等国重新瓜分殖民地的一种形式,实质上也就是帝国主义者维持殖民体系的一个工具。“所谓分配殖民地委任统治权,就是分配被委托去盗窃和抢劫的权利,分配地球上一小撮人对大多数人进行剥削的权利。”

盟约第二十二条规定,委任统治地依当地“人民发展的程度、领土之地势、经济之状况及其他类似之情形”而分为三类:(一)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伊拉克和外约旦。(二)多哥、喀麦隆、卢旺达一布隆迪区和坦噶尼喀。(三)西南非洲、新几内亚、那卢、西萨摩亚和赤道以北的太平洋岛屿。这些地方被英、法、日、比等国以表面上由国联给予的委任国的名义进行统治。而美国一无所得,这使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大为不满。

因此,尽管美国总统为建立国联奔走呼号,效尽犬马之劳,但美国国会拒绝批准美国加入国联。美国拒绝加入国联的另一原因,是一部分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不愿受国联盟约的束缚。英法由于夺取战败国的大部分殖民地,使他们的地位大大巩固;而且在大战结束后,英国仍然是世界海上的强国,法国在欧洲大陆拥有一支极其强大的陆军。因此,国联一成立,就被英法所控制。美国虽未加入国联,但后来在国联一些机构中派有“观察员”进行活动,拆英法的台。

总结

列宁对国际联盟进行了深刻的揭露,指出这个“资本主义列强的联盟是一种无聊的骗局,实际上是一群你抢我夺的强盗的联盟。”“而事实上这是一群互相厮杀、彼此毫不信任的野兽”。但在国联盟约中却用一些娓娓动听的词句,来掩饰这一“强盗的联盟”的真正实质。诸如什么“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什么“尊重并保持所有联盟各会员国之领土完整及现有之政治上的独立”等词句,在国联盟约中屡见不鲜。但事实胜于雄辩。国联成立后的罪恶行径证明,它不过是一所帝国主义列强勾心斗角的赌场,是用来绞杀苏维埃革命政权的工具,一个新的对付各国人民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反革命神圣同盟”。

1
查看完整版本: 世界历史纵谈一战结束后,协约国对苏维埃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