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昨天的话题往下聊,小组赛第三场怎么踢?
昨天我们见过晋级后保留实力的、晋级后按部就班的,见过还没有确定晋级就已然优哉游哉的,还有确定出局可想要留下点东西的。
小组赛第三轮比赛的精彩程度,很大程度上由球队自己的命运决定。这么一想,法国和丹麦的0:0,澳大利亚和秘鲁的0:2都不难解释了。
秘鲁与摩洛哥同为提前出局的球队中进攻火力最猛但效率最低的球队,昨天摩洛哥能把西班牙逼的如此难堪,秘鲁拿下澳大利亚应该就不那么让人意外了;法国丹麦彼此不想让自己为淘汰赛付出代价,一团和气的0:0是对双方最好的结果。
所以,来到最凶险的阿根廷。看起来主动权在手,但赛前的阿根廷一点没让人觉得他们占据主动,可能很多人潜意识里还是无法接受一支小组赛前两场只拿1分净胜球-2的球队,还能握有出线主动权,更何况阿根廷乱七八糟的队内氛围。这种球队的起死回生,只有做到这一条:做自己!
谁都知道,阿根廷“做自己”顺起来的第一要义,是让梅西首先顺起来。首战冰岛次战克罗地亚,梅西跑动都不到7公里,但实质上,首场比赛,阿根廷把组织得分的重任尽数压在了梅西一人肩上。第二场比赛,阿根廷索性打起了不要中锋的边路传中,梅西在中路穿插的作用荡然无存,他自己也失去了的比赛兴致。相同的跑动距离,不一样的投入程度。首战的梅西低效,次战则是彻底寻死。
到了今天,(无论是桑保利还是运动员自己)上伊瓜因、迪马利亚、巴内加,全是给梅西减压的招。伊瓜因让阿根廷的进攻多了一个运转轴,迪马利亚的突击给梅西拉开了空间,巴内加则一定程度上分担了组织工作。
尽管梅西还不能像C罗那样通过自己的无球牵扯给对手带来巨大的压力,尽管赛后看他的跑动数据也未必会有多么显著的提高。但是,能始终吸引两个尼日利亚队员的防守,让阿根廷的中后场有更从容的传导球局面,让梅西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短促突击,最大限度冲击尼日利亚的防线,这也就够了。
于是尽管阿根廷的后防线还是不让人放心,但是梅西打出了本届世界杯至今个人最有效率的一个半场。
下半场,尼日利亚攻出来了一点点,加上马斯切拉诺(几乎可以预知的)一个防守短路,我记不清这是阿根廷在这届比赛中第几次送人头了,阿根廷再次濒临绝境。
尼日利亚,一支和昨天的伊朗类似,外界不那么认为(或者不那么希望)可以继续走下去的队伍,今天当然选择了最后一搏。上半场的他们显得过于保守了,而到了下半场,他们也重新做回了自己-----非洲球队的“顺起来”,从来都是做自己。
尼日利亚三个中前卫前压,切断了巴内加和迪马利亚的联系,梅西落入了孤军奋战,阿根廷前场传球成功率随着体能下滑急剧下跌,尼日利亚从容的打起了反击,此刻,他们稳健的犹如一支训练有素的欧洲球队。从下半场61分钟,到76分钟罗霍的手球,距离他们世界杯历史上第一次淘汰阿根廷,似乎已经不远了。
在此我们不必去钻研“先头球然后打到手”有没有吹罚点球的必要,我们理解阿根廷和尼日利亚此刻为自己的据理力争,但这一个判罚,着实让下半场比赛心如止水的尼日利亚终于出现了内心的波动。
最终,罗霍为阿根廷带来的下半场唯一一脚射正,绝杀了比赛----低效传中后的包抄抢点,但谁过年不吃顿饺子呢。
阿根廷晋级了,在一周前他们0:3不敌克罗地亚之后,全世界都认为他们的一个时代行将落幕。甚至连一天之后的尼日利亚给他们争取到了生还的机会,错综复杂的内部氛围也让人们不敢对阿根廷的前景作出担保;
他们的防线依然还是会变得支离破碎,马斯切拉诺上半场乱七八糟的传球,下半场愚蠢的犯规,和被穆萨晃得那一趔趄,满满一种“只能去亚洲挣钱养老”的既视感,可最后20分钟实打实的“血染沙场”,还是能让人依稀看到当年骁勇的小马哥的影子;
阿根廷的进攻依然低效,塔利亚菲科自己的带球失误,帕文出场后极致紧张的传球选择,还有下半场困难时段极其低效的进攻。但他们总算在一个上半场,让梅西和球队都找到了自己舒适的踢法,利用这种“舒适”,震慑了尼日利亚整场比赛。尽管尼日利亚也给了他们极致难受的下半场,但我们也没有看到一周前对克罗地亚时,那个沮丧的、消极的阿根廷。
这一点意志,在即将对阵法国队的之前,显得格外重要。
最后:
在罗霍打进绝杀球的时刻,阿根廷实际上并没有彻底安全----另一边,冰岛和克罗地亚还是1:1,只要冰岛进球,阿根廷正常的努力将毫无意义。很快,克罗地亚绝杀冰岛,阿根廷顺利上岸。
六年前的欧洲杯小组赛,两轮后同积4分的西班牙、克罗地亚末轮相遇,只有2分的意大利最后一轮遇到爱尔兰,4个净胜球在手的西班牙基本安全,克罗地亚2个净胜球,但考虑到另一边意大利80分钟以后不过1:0,这边还是0:0的克罗地亚显得很放松,这个比分保持到终场,西班牙、克罗地亚将携手出线。结果88分钟,纳瓦斯绝杀克罗地亚,几乎同时,巴洛特利为意大利锁定胜局,最后,西班牙、意大利出线,克罗地亚被淘汰。
我知道克罗地亚间接的帮了阿根廷一把,但相比起法国丹麦那场可以预知、彼此算计的平局,我实在喜欢当年的西班牙和今晚的克罗地亚“虽然我可能无所谓,但该赢的比赛我还是要赢”的这股劲。
(作者朱万宁编辑黄宇达邓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