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凭栏全球化视角下的美国大衰退对中国经济的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专业 http://www.xftobacco.com/

文:凭栏欲言

美国疫情再次升级,美股期货开盘即熔断。

截止3月22日,美东时间下午六点,美国共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例,新增确诊例,目前,美国确诊病例位居全球前三,仅次于中国和意大利。

美国经济衰退几成定局。

01

大萧条再次袭来

单以美国股市来看,百年内仅有两次危机可用作本次美股危机的历史参照,即年美国大萧条和年美国次贷危机。

1)大萧条时代,道琼斯指数约跌去了90%。

2)年,道琼斯指数跌去了55%

那么本轮危机美国股市跌幅会有多深?以历史做参考,腰斩是起步,双腰斩是正常!

年的美国股市为什么跌幅这么深?

从货币条件来看,年大萧条期间,美联储黄金储备快速下滑,诱发了全球对美元的不信任,为了稳定美元币值,美联储决定加息,年十月曾两次将提高贴现率,从1.5%快速提高到3.5%。稳定币值的行为加剧了股市跌幅。而年,美元世界货币地位稳定,美元货币条件良好,有条件进行大幅宽松。

笔者在《凭栏:突发,美联储紧急降息至零,本轮救市注定不会成功》一文中,已经分析过,拯救经济的唯一办法是刺激需求,而不是货币宽松。

货币宽松能不能拯救经济,源于其多大程度上能刺激需求。

那么大萧条和年次贷危机形成极大差别的原因就在于货币条件刺激需求的效果不同。

年的坏条件:

1)美国主要贸易体系国家皆深陷萧条,没有外部需求可以刺激。金本位下,美元货币(金币)升值比商品更快,引发通缩。货币强势又对外输出需求。

2)稳定币值制约了货币刺激空间,无力拉升股市。股市下跌的负面财富效应压制消费。

3)实体部门风险溢价高企,利率受到制约,无法刺激负债消费。

年的好条件:

1)新兴市场国家并入世界贸易体系,美国主要贸易体系国家(中国),可以对外输出需求。

2)危机之前美国利率5%以上,具有较高的利率下滑空间,刺激负债消费。

3)需求反弹空间又刺激了股市反弹,股市财富效应很快由负转正,又刺激消费上行。

次贷危机作为一次可与大萧条对比的严重危机,似乎并没有激起太多深刻的回忆。年大萧条造成的经济总量损失和商业破坏要远远超过年次贷危机。

回顾两次危机是为了展望未来,年美国刺激需求的手段用尽。

1)美国的股市下行尚未结束,财富效应压制消费的效果尚未显现,一旦效果显现,还将通过消费的反馈压制股市下行,直至消费触底反弹,才能支撑股市上行,但是显然,短期形成消费反弹的条件不足,2-6点逐一分析。

2)利率低至0,刺激负债消费的空间消失。

3)疫情升级,冲击全球消费下行,包括美国。

4)年的中国可以加杠杆对外输出消费,而目前拉动条件消失。

5)股市下行期间造成流动性极度紧张,各国央行会过量补充流动性,一旦股市触底,流动性紧张情况就会消失,如过量补充的流动性没有及时回收,流动性将外溢推升通胀,这会压制消费。

6)美国正在寻求财政刺激政策,但在疫情升级压制生产供给的情况下,积极财政反而更加容易制造通胀,形成压制消费的结果。意大利总理朱塞佩·孔戴最近为了阻止冠状病毒流行不惜一切代价,他要求所有意大利企业必须在4月3日前关闭,除了那些对维持该国供应链至关重要的企业外。

从刺激需求受到的局限来看,当前美国的经济形式更接近于大萧条,而非。

02

危机的过程与避险资产

萧条的唯一原因就是繁荣,每一轮危机之前,都会有一段岁月静好的岁月。无疑,、和,岁月静好的日子是如此的相似。

从、来看,危机爆发有三个阶段。

1)资金流向避险资产

年10月,道琼斯指数从跌到。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但企业债券收益率上行。仍然如此,年7月-9月,十年美国国债收益率从4.3%下降到3.4%左右。年同样如此,年2月9日到3月9日,十年美债收益率从1.6%下降至0.48%。

2)流动性紧张阶段

股市下跌导致追加保证金或降低杠杆,基于心理因素的过度乐观和损失反应,相当多人会追加保证金以期赌回本,这加剧了流动性的紧张,人们会卖出盈利资产来追加保证,这会打压避险资产。流动新紧张阶段,无风险的国债收益率重新上行,年10月,十年美债收益率从3.4%回升至4.1%,黄金自美元/盎司被砸落至美元/盎司。年和年也同样如此,年3月9日至3月19日,十年美债收益率从0.48%回升至1.25%,黄金被暴砸两百美金。

3)避险资产重新上行

一切尘埃落定,最终愿赌服输,经济衰退,股市成交量迅速萎靡,股灾的惨烈让人印象深刻,周边充满对炒股的鄙夷态度,从心理因素来说,过往经验的教训和社会认同倾向会让人远离股市。股灾期间央行所紧急释放的流动性无法迅速回收,开始重新流入避险资产和商品领域,驱动避险资产重新上行。年6月,美国高等级债券收益率4.83%,年10月至2.5%。年10月,十年期美债债收益率为4.1%,年12月至2.1%,黄金则自美元/盎司开始爬升,其后三年价格翻了3倍。

年,虽然目前流动性紧张阶段尚未过去,但有很大几率复制和年的走势。

03

全球化视角下的美国衰退

经济下滑和贫富差距从来都是催生民粹的主要诱因,美国经济大衰退一旦确认,美国民粹化特点或更加鲜明,驱动全球化剧烈倒退,从对外合作转向对外对抗。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将新冠病毒改称为中国冠装病毒(似乎有点什么诱因哈,我反正不知道),这将极高的推动民粹化,产生对华歧视。

从群体心理上分析理由如下:

1)憎恨倾向。命名将诱发联想,恨屋及乌,恨病毒及引发病毒联想的人。

2)妒忌倾向。在针对突发问题上,中国的经济体制具有巨大的优势。计划经济对有限目标具有效率而市场经济对无限目标具有效率(任何国家的战时经济都是一种计划经济,因其对有限目标具有效率,本文不做展开探讨),这是客观事实。中国疫情受控而海外却在加速扩散,中国疫情物资较丰富而海外正面临紧缺,妒忌倾向容易诱发仇视目光,仇视海外华人乃至整个华人圈。

3)压力影响倾向。疫情的压抑加剧人的憎恨倾向和妒忌倾向。

4)回馈倾向。以牙还牙,以德报德。病毒和特定的人之间的联想空间一旦形成,心理暗示作用下,容易诱发回馈倾向,产生莫须有的报复行为。

5)社会认同倾向。人自动的按照他所观察到的周围人的思考和行动模式去思考和行动,许多人共同指向一个错误答案就会导致其他人指向错误答案的概率极大升高,一旦歧视行为泛化,社会认同就会导致个体自我压制理性意见,群体表现出无理性(乌合之众)。

6)一致性倾向。人的前后态度具有一致性,许多人明知自己具有坏习惯也无法改正源于此,歧视形成惯性后,将会长期保持。

7)共同作用。多种心理的共同作用将催化不可思议的极端化行为。这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中国也曾出现U型锁砸向不相识的日本车主,这是正常个体无法做出的行为。

故意利用民粹化甩锅经济问题的可能性无法完全排除,美国衰退诱发全球对抗的概率大增,但在“核武恐怖”的制约之下,热战的可能性不高,更可能是非军事对抗,这将进一步加深全球经济问题。

04

美国衰退对中国的影响

要理解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的影响,首先需要摸清楚,中国经济是如何发展并取得瞩目成就的。

中国的快速发展期是自年邓公南巡讲话开始加速的。

-年,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升级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价格双轨,通胀高企。为抑制通胀,中央收紧货币财政,这也导致了经济下行。

年1月,CPI达到26.4%,但到了十月就回落至9.2%。通胀下行一方面源于收紧财政货币,另一方面也源自财政补贴。上海对26种生活必需品和19种工业品进行补贴压价,年,上海利税下降11.5%,但年粮油菜补贴比年增加9亿元,导致政府赤字压力极大,被称为“吃饭财政“。

年下半年开始,政治压力下,中央放宽了财政和货币,大投资重启,但由于长期的工农业剪刀差(压制农民利润用于工业再投资),农民缺少消费能力,年全国商品开始出现滞销,国企2/3处于亏损,并导致全国清理三角债。年全国大丰收,农产品棉糖粮也全部滞销,导致农民卖粮难,中央决定加快改革开放速度。

年南巡讲话后,打消了姓“社”姓“资”顾虑,国内外投资热情高涨,工业品出口一度占总产量的1/3。恰逢90年代日本房产泡沫爆破,全球经济恶化,全球产业链受创,中国的低人工、低土地价格对外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外资涌入,基建投资加速。年前8月,银行贷款同比增长91%。房地产公司从家上升至超过家。年底,全国有开发区个,年7月开发区就发展到个,半年多翻了15倍。

当时的人们认为炒股炒房稳赚不赔,大量资金流入股市和高档别墅,92年上海股市稍有下挫,就有几十号人到上海市政府上访。

在激进的信贷和投资影响下,通胀又开始加速,进口快速增加用于压制通胀和满足投资所需,外储急速下降,到年10月仅剩多亿美元,仅够维持3个月外贸支付和还债,中央开始限制资金流入写字楼和高档别墅(是不是眼熟?)。年初,通胀开始驱动居民寻求保值手段,居民开始抢购黄金首饰、外汇等。年还发生了两波抢购粮食事件,中央以国有粮店大量供应平价粮,抢粮风波最终得到控制。

但在通胀的影响下,出口成本升高,出口量下降,影响经济下滑,滞涨袭来。

自年开始强调的宏观从紧(但一直推进缓慢)在抢粮风波的影响下,年年中最终落地,并导致了海南房产泡沫的破裂。

但祸兮福所倚。

中国宏观从紧,提前出清泡沫,在年之时通货膨胀已经得到控制,也为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顺利承接亚洲四小龙和日本的产业链转移打下了基础,形成了以出口为导向的工业大国基础。

中国经济由此开始起飞,并顺利启动了房地产周期的共振(房地产周期共振在之前文章,此处不再赘述)。

从历史可知,中国的发展可以总结为改革开放、天时地利、产业转移、外需拉动、房地产共振,又以房地产共振能量最强。

改革开放融入世界经济,94年宏观从紧恰为97年承接大量产业转移提供了天时地利。以外需为起点,提升了居民财富。又以居民财富形成后的财富投资和住房改善需求为起点,启动了房产周期。进而让上游产业加库存,形成库存需求,多种因素协同共振。年之后,则以货币刺激房地产周期,以房地产投资需求和房地产增值诞生的财富需求为拉动,拉动经济增长。以至于房产被称为“夜壶”。

中国经济的每一步发展,都契合经济规律,无非是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货币和经济周期,与美国没什么两样。一部分人号称经济规律在中国不起作用,是因为即不读历史,也不懂经济。

中国经济过去被需求主导,未来也将被需求主导,美国衰退对中国的冲击也将重点体现在需求之上。

1)海外财富效应影响需求。海外股市崩塌,受财富效应的滞后效果影响,海外需求数月内就将下降,叠加疫情冲击,中国外需受创。近日,较多中国外贸公司订单被取消。在高地价的影响下,中国的产业链对外转移也早已开始。

2)合作向对抗转变。民粹驱动之下,中美由合作向对抗的转变概率升高,将抹杀比较优势对效率的提升。

3)库存需求消失。外需下降,中国相关上游产业链将被迫去产能、去库存,相关库存需求消失。

4)中国货币政策受限。3月20日,中国LPR公布,并未跟随美联储降息。桥水达里奥曾认为日本缓慢降息导致日本大衰退,但日本显然是为了支撑汇率。更远的还有美国在加息支撑汇率,更近的还有阿根廷的绝望式加息。货币政策受限导致即无法驱动股房上涨的财富效应拉动消费,也无法刺激居民负债消费。反而会刺激加速偿债,诱发股房下行,这些因素都将抹杀需求。

5)基建注定无力。年的基建是有房地产周期(房地产周期提升政府收入)支撑的,是具有实施能力的。而年的之后的积极财政似乎更像是-年,彼时的基建只能靠印钞支撑,没有印钞就不可能有积极财政的能力。90年代初的大基建在年带来了两次屯粮风波,并导致外储下降,冲击汇率稳定。当时中央认为外储下降低于亿美元,就会影响海外对人民币的信心。但高通胀和高投资显然需要进口平抑,必然会冲击外储。这最终导致了汇率并轨,年汇率并轨前,外汇市场调剂汇率一度贬至11元人民币/美元,在央行的逆周期调节下回升到8.7的位置。汇率并轨后,原来的官方汇率从5.8贬至8.7,一次性贬值了50%。当前,在疫情短期抑制产能的情况下,大基建极其容易诱发通胀加速,并冲击外储3万亿红线,这与年所面临的情形极其相似。不同的是,中国试图以资本项开放吸引融资补充外储,但资本项资金快进快出,从年初到现在,外资从A股流出多亿。

6)房地产周期抑制需求。日本、美国、香港、泰国,在房产大周期之下大起大落比比皆是。

7)居民资产负债表抑制需求。居民负债高无力消费。

在中国股债房的结构中,以房市反应最慢,但作用最强,将造成庞大的上游产业链同步性去库存,对经济增速造成极大地杀伤力。

基于以上因素,尤其是中国对外依存度

极高和中国的房地产对居民资产负债表的压榨(对比股市泡沫的短期融资,房地产泡沫的长期融资结构对居民资产负债表的压榨周期更长),全球化视角下的美国大衰退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或将比美国本土更加严重。

END

本文力求排除社会认同影响对个体理性的压制,不预设立场,力求陈述客观,让读者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周期走势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认知。

毕竟,做人应力求乐观,而认知应力求客观。只有客观的认知才能让读者作出正确的应对。一篇不客观的文章,更可能将读者带入深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