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0月份,德国CPI为45,PPI却高 [复制链接]

1#

近期全球多国经济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他们的PPI(生产价格指数)提升幅度明显比CPI(消费价格指数)高很多——两者的“剪刀差”,往往都创下了最近数十年来的新高,压力陡增。

全球多国的PPI与CPI差值变得更大

比如:年10月份,德国的CPI同比终值为4.5,而工业品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的同比终值却高达18.4——不仅创下了年以来的最高升幅,而且使得PPI和CPI的“剪刀差”数值扩大至13.9。

与德国相比,其他几个欧洲大国的PPI与CPI剪刀差数值更大。其中,意大利10月份的PPI同比数值超过20,而CPI仅为3.8;希腊的PPI超过23,而CPI却只有3.4;俄罗斯的PPI超过27,CPI仅约为8.13……

还有我们亚洲的几个大国——印度的PPI超过了12.5,但CPI却只有4.48;韩国的10月份PPI为8.9,CPI为3.7;10月份,日本的PPI也升至8,但CPI却是连续数个月都在“-0.5到0.5”之间波动……

南生还注意到,土耳其、阿根廷、挪威、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等国的CPI同比数值更是超过了50,上涨幅度之大都是最近数十年来的罕见现象。对此,我们不禁好奇了,这么多国家的PPI与CPI差额为何这么大呢?

PPI涨幅,为什么比CPI更迅猛呢?

包括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德国、俄罗斯、韩国、法国在内的全球多国的PPI涨幅都超过了CPI,两者的“剪刀差”越来越大。对此,多家媒体都给予了报道,并将这个首要原因归为:大宗商品价格暴涨,首当其冲的是PPI。

今年以来,国际经贸领域的重要变化就是包括铁矿石、铜矿石、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暴涨。这些都是全球各大企业进行再生产所赖以支撑的原材料、能源——归为PPI统计、核算中。

通常情况下,企业难以将这些成本压力完全转移到消费品领域,即企业会通过提升效率,缩减开支或压低其他成本等多种方式,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消化掉部分成本压力。就算企业要将这个成本转移到消费领域,也是需要一个时间过程的。

再以德国为例,今年年初的时候,其CPI还只是略微超过1,10月份已经上涨至4.5,11月份更是达到了5.2。如果按照欧盟调和的CPI统计口径,那更是上涨至6,为两德统一以来的最高值。

还有美国,10月份的CPI上涨至6.2,而年初时却低于2;今年1月份,俄罗斯的CPI为5.19,到10月份时突破了8.1……,显然各国的CPI也都在积极上涨,只是这些大宗商品最先影响到PPI,使得CPI的上涨出现了延迟。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供给与消费的不匹配。PPI是生产价格指数,属于供给端。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属于需求端。在各项限制措施逐步松懈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出现了积极的复苏,各国居民消费不断回升。

但在这个时候,海运和空运费用高企,多家知名港口出现拥堵,造成供应链中断。这就使得“供给层面受到的冲击与居民消费需求恢复之间出现了断层”。再加上相关企业首先需要依赖自身来消耗掉相当一部分的成本压力,导致PPI涨幅更为迅猛。

有观点认为,全球经济复苏不平衡,各国经济状况、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的差异也是重要原因。此外,部分国家的疫情再度出现波动,不得不加强了封锁、隔离等措施,也使得供给与需求出现了断层。本文由整理并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