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www.t52mall.com/20世纪后期,美国年轻人的衣服上出现一个戴着贝雷帽的硬汉,他长相英俊,留着大胡子,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
这个人的贝雷帽上有一颗红星,在冷战时期,这是革命者的标志。
在美国这种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者”是政府的敌人,美国年轻人把这个人印在衣服上,以宣扬自己的“反主流”精神。
随后的几十年里,这位大胡子革命家成为一种传遍世界的文化符号,他的名字叫切.格瓦拉。
格瓦拉,他的名字在世界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古巴乃至整个地球的革命明星,格瓦拉是冷战时期一代人的偶像。
和他的战友卡斯特罗一样,格瓦拉也出身很好,是美洲上层阶级的公子,但他却抛弃了享乐的生活,跟着一群战友在古巴打游击,最后建立了独立的古巴政权。
古巴建立后,格瓦拉已经是国家领袖,本应该享受权力,但他毅然抛弃领袖身份继续带领革命斗争,最后在玻利维亚被杀害。
格瓦拉死后备受争议,爱他的人认为他是“现世耶稣”,是拯救人类的理想主义者。但也有人抨击他狂妄而幼稚,在革命方式上简单粗暴,导致革命失败。
那么,格瓦拉的人生有多传奇?他的革命道路为什么会被周总理批评?最后格瓦拉又是怎么牺牲的?
一、切.格瓦拉:我是美洲的儿子
切.格瓦拉,这其实并不是格瓦拉的本名。
“切”这个字,在美洲中部语言里是“热烈地打招呼”的意思,格瓦拉在游击战斗中表现英勇,战友们看到他就会高呼“切.格瓦拉”。久而久之,这个“切”就成了他的名字。
格瓦拉本名叫做埃内斯托·拉斐尔·格瓦拉·德·拉·塞尔纳,他未参加革命之前,常被称为“埃内斯托”。
格瓦拉的家族出身于爱尔兰,在18世纪初从欧洲移民而来,已经在阿根廷生活了两百余年。
年6月,格瓦拉出生在阿根廷的洛萨里奥,他的家族非常富有,父母的祖辈都是殖民地时期官员,家里有大量土地种“马黛茶”来供养家族生活。
父母让格瓦拉接受了优质的教育,他会说西班牙语和英语,按照父母的规划,格瓦拉在年进入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主修医学。
医学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的王牌专业,不仅在南美出名,在欧洲也很有地位。格瓦拉进入医学院上学,但是在读了两年书后,他开始对自己的人生有新的想法。
格瓦拉的姨夫和姨母是共产党员,他们常对格瓦拉进行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鼓励格瓦拉打破家族的限制,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了解普罗大众的疾苦。
自打出生后,格瓦拉就很少出远门,现在上大学后有了自由,他也想去外面看看。
年1月,南美洲正是夏天,格瓦拉骑上摩托走出校园,游历了阿根廷。他走遍了阿根廷大部分省份,看到了阿根廷这个农业大国底层百姓的辛苦。
在当时的南美,阿根廷已经算是富裕国家,但普通农民和工人的生活依然困窘,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教育、医疗资源严重不平衡,这让格瓦拉痛心疾首。
游历完阿根廷之后,格瓦拉心里产生一个大大的疑问:“我所在的这片丰饶土地,为什么会有如此多苦难?”
年,格瓦拉带上好友阿尔贝托再次出发,他们的目标是游遍整个拉美。
格瓦拉冒着家人的压力休学一年,带着一点点盘缠,骑上一台英国诺顿摩托车出发了。
这两人先向西到达智利边境,然后沿着横贯南美洲南北的安第斯山脉北上,骑遍除了巴西之外的南美洲主要国家。
没有钱时,格瓦拉和朋友就教人踢足球、弹吉他来挣点油费,两人在旅途后半程几乎陷入绝境,但是没有一个人轻言放弃。
南美洲土地的富庶让格瓦拉印象深刻,那些大农庄、大工厂、繁华的城市、繁忙的港口日夜生产着财富。
但是在山区和乡村,甚至就在城市的郊区,贫困人口数量极大,孩子们连鞋子都买不起,更遑论接受教育。
男人们大多在工厂、矿山卖力气工作,女人负担农活儿,但收入只够果腹。
在秘鲁的山区,这里的矿工们没有衣服穿,漫山遍野是赤身裸体的人,对格瓦拉的刺激很大。
格瓦拉认识到南美社会的畸形:跨国公司、买办、腐败的政府吞噬着人民的财富,然后用这些财富豢养暴力机关,反过来奴役人民。
来到城市的夜总会,说着法语和英语的商人们谈笑风生,但是在街道角落,说着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的土著小孩却在乞讨。
年旅行结束后,格瓦拉心底里燃起火焰,他曾在自己的日记里写:“我回到了阿根廷,但是以前的我已经死了。”
格瓦拉此时成为了一个国际主义者,他想要从殖民经济里解放南美,解放这片土地的人民。
二、革命者不能安于现状,世界革命才刚开始
年,格瓦拉从大学毕业,他没有留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工作,因为可能会被军政府纳入军队,于是他离开祖国开始新的旅行。
当时玻利维亚刚刚革命成功,埃斯登索罗推翻军政府建立民主政权,格瓦拉就选择去玻利维亚旅行。
他在这里见识了革命对国家的深刻改变,政府焕然一新,军警廉洁守法,民众热情澎湃,格瓦拉愈发坚定地认为,只有革命才能拯救腐朽社会。
随后他前往中美洲,在厄瓜多尔、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等国活动,他接触了中美洲的共产党,危地马拉共产党和格瓦拉关系很好,他们给他起了后来传遍世界的名字——切。
年危地马拉政变,格瓦拉跟着危地马拉人逃往墨西哥,在这里,他遇到了同样在此避难的卡斯特罗兄弟。
卡斯特罗兄弟曾在古巴发动革命,“行动”失败后兄弟二人被捕入狱,后来被政府大赦逃出古巴。
格瓦拉和卡斯特罗相逢恨晚,在了解到卡斯特罗兄弟的野心后,格瓦拉自告奋勇留下来,成为卡斯特罗队伍里的军医。
年底,格瓦拉跟着卡斯特罗兄弟回到古巴打游击,他们一行82人,在上岸时就被击毙和逮捕了70人,格瓦拉和卡斯特罗兄弟幸免于难。
随后他们在古巴南部的马埃斯特拉山里活动,这支部队活动了2年,卡斯特罗迅速成长为部队的领袖之一。
年古巴独裁者巴蒂斯塔被推翻,格瓦拉跟着游击队进入哈瓦那,革命成功了。
古巴革命的成功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它毕竟是南美最具影响力的革命,格瓦拉成为了美洲的英雄。
年,卡斯特罗访问美国,回国后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带着古巴投向了东方阵营。
年,格瓦拉则出访了中国,见到了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和周恩来。
格瓦拉在中国看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这让他欢欣鼓舞,他积极地向中共高层请教革命问题,想把中国的经验取回南美,促进南美洲的共产主义革命。
中方很愿意和格瓦拉分享经验,但是听到格瓦拉叙述的“革命”后,周总理皱起了眉头。
格瓦拉的“革命”思想匪气很重,周总理形容为“放一把火就走,只是搞破坏,下文并不多”。
周总理认为,格瓦拉的思想脱离群众,没有扎进土壤生根发芽,这种冒险主义最终要翻船,该评价正好预言了格瓦拉的命运。
在离开中国后,格瓦拉回到古巴做官,但他对古巴领导层的行为感到不满。
格瓦拉和卡斯特罗出现分歧,卡斯特罗要在古巴当领袖,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而格瓦拉是个理想主义者,想解放全人类,他不愿意成为一个官僚。
于是在年,格瓦拉放弃古巴公民身份,以个人身份前往非洲,继续带领革命。
三、格瓦拉:我来过,并战斗过
年,格瓦拉来到了非洲的刚果金,这里处于西方扶持的蒙博托政府领导,政府对国内的管理很松散,有一股共产主义游击队在活动。
格瓦拉带着几个古巴战士来到刚果,准备向刚果游击队传授古巴的革命经验。
但是格瓦拉忘了,刚果和古巴的局面完全不同,这里的民族问题复杂,两个相邻村庄可能是仇敌,彼此无法联合,游击队活动范围很小。
当地非洲人也处在很原始的阶段,几乎无法进行军事和医疗训练,大部分人连热武器都不会使用,纪律性也很差,一遭遇战斗就会溃逃。
加上刚果黑人常年受到欧洲人剥削,游击队非常排斥这些外来的白人,他们不信任格瓦拉和战友,不听指挥,甚至和格瓦拉对着干。
最后在伤亡和病痛中,格瓦拉带着仅剩的几个战友离开刚果,前往非洲其他国家和欧洲避难。
离开非洲后,卡斯特罗写信让格瓦拉回国,但是格瓦拉以“革命尚未成功”为理由拒绝了。
一年后,格瓦拉为了实现解放美洲的理想,再次带着战士们来到南美,这次他瞄准了刚建立军政府的玻利维亚。
格瓦拉来到玻利维亚打游击,玻利维亚军政府和美国CIA勾结起来围捕格瓦拉,美国特工和特种部队严密监视着雨林。
因为战略方向的差异,玻利维亚共产党拒绝和格瓦拉合作,格瓦拉被迫孤军奋战。
玻利维亚的革命局面和古巴也不相同,这里地广人稀,密林附近没有村庄,游击队没有补给,也争取不到新鲜血液。
格瓦拉带着游击队在山区战斗了1年,无法取得老百姓的支持,反而因为和老百姓打交道的方式不当,让当地人厌恶,屡屡出卖他们的踪迹。
在和玻利维亚政府军大战一年后,年10月,一个被俘的游击队员经不住酷刑而叛变,吐露了格瓦拉所在的大部队行踪。
当月8日,格瓦拉的游击队被玻利维亚政府军埋伏,游击队员死伤惨重,格瓦拉受伤被俘。
格瓦拉被俘让玻利维亚独裁者巴里恩托斯喜出望外,他急于杀格瓦拉立威,于是下令手下处决格瓦拉。
年10月9日,格瓦拉被枪决,在行刑之前,玻利维亚士兵抽签决定谁来开枪,因为他们害怕处决这位英雄人物会遭到共产主义者的报复。
在喝了几口酒壮胆后,一个士兵向格瓦拉连开9枪,格瓦拉的手臂、腿、腹部、胸部、脖子中弹,半分钟后死去。
玻利维亚军队在一个房间里展示了格瓦拉的尸体,留下了那张如中世纪耶稣圣画一样的遗体照片。
一周之后,格瓦拉的死讯传遍世界,古巴举行了大型的悼念仪式,世界各地的共产党都开始纪念这位革命英雄。
最后,格瓦拉的尸体被秘密安葬,他的双手被砍下保存。一直到90年代,古巴政府才取回了格瓦拉的尸体,将他安葬在古巴的圣克拉拉。
冷战后期,格瓦拉成为一个“反主流”的偶像,他帅气、叛逆、洒脱,完美符合当时西方反叛的思想潮流,他那张“游击队员”的肖像照成为20世纪流传最广的照片。
纵观格瓦拉的人生,少年时他立志改变世界,在成为古巴的英雄后依然不忘初心,能放弃高官厚禄去雨林里打游击,这种气魄是常人不具备的。
当然,格瓦拉在革命方式上太过于理想主义,不考察当地情况,不善于团结群众,这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
但有瑕疵的英雄仍然是英雄,格瓦拉不畏惧失败,更不畏惧死亡,作为一个革命者,他只希望自己的所作所为能改变底层人民的命运。
他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在我们走后,他们会给你们修学校、医院,这并不是他们良心发现了,而是因为我们来过。”
格瓦拉来过这个世界,并为自己的理想而战斗过,这就够了。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当代青年的理想实现——以切·格瓦拉思潮分析为例》,吉生保、马淑娟
2、《永恒的格瓦拉》,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