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马岛海战中,占了先手且拥有航母的阿根廷为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专科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马岛之战”是英、阿两国的一场主权领土争夺战,之所以最终以阿根廷失败而告终,是由于其军事上决策不力,再加上没有运用有效的政治、经济、外交来配合军事行动,从而在战略上从主动变为被动,最终败给英国。

“马岛”的领土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两国矛盾由来已久。

“马岛”即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它位于靠近南美洲的大西洋上,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更重要的是它在军事上是一个战略要地,是南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锁钥之地”,同时它还可以控制德来克海峡,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

年,英国航海家约翰.戴维斯行至此地,宣称自此该岛归属英王。年法国贵族布甘维尔率领人的探险队来到岛上建立了第一个定居点,并命名该岛起了一个法国式名字马尔维纳斯,这个岛屿的名字就这样固定下来。根据当时海洋法则,法国人建立了定居点,并宣誓了主权意愿,因而这块土地成为法国土地。

年西班牙政府照会法国政府,宣称按照年《教皇规定的分界线》马尔维纳斯群岛无可争议地属于西班牙。经过谈判,年10月3日,西班牙以英镑的代价将马岛的主权买到了手,次年西班牙政府便向岛上派出了第一位总督。年,拿破仑战争期间,西班牙投降了法国,趁此机会,英国政府又派出舰队攻陷了西班牙殖民政府在阿根廷的首府布宜诺斯艾利斯,马岛的西班牙总督也问询逃走。英国政府认为,西班牙对马岛的管辖权就此终结,而该地区应该归属英国政府。

年,阿根廷人民起义,推翻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宣布正式从西班牙手中接管马岛,并于年派出了第一位行政长官,但遭到英国强烈反对。于是此后一百五十多年里,两国围绕着马岛主权不断发生冲突。

在这一百多年中,主权争端一直得不到解决,两国积怨加深,在英国实际控制马岛的一百多年中,阿根廷政府始终保持了对马岛主权的要求。20世纪中期,随着世界反殖民主义浪潮高涨,阿根廷的这一领土要求更为坚定。

联合国注意到这个问题后,年邀请两国举行谈判,以求和平解决这个历史问题,于是从年开始,两国开始试探性的寻求和平解决领土争端的办法,这样下去或许真的会有一线希望在不发动战争的情况下,阿根廷回收了马岛。

但是这个想法随着年的一场科学考察,之前一切的和平努力都付之东流了。年,英国和美国一个联合科考团对马岛进行了考察,最后得到一个报告:马岛周边大陆架有两千亿桶石油以及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这个报告的出台给英、阿两国对马岛的归属问题更加重视起来,随着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的上任,战争的阴云已经密布在两国上空,山雨欲来。

“罗萨里奥行动计划”的实行,开启了“马岛之战”的序幕。

年底,加尔铁里就任阿根廷总统,不出意外,这次还是一界军政府,但与之前不同的是,加尔铁里是阿根廷著名的“鹰派”人物,是主张收回马岛主权的狂热分子。

果不其然,他一上台就与阿根廷军方制定了旨在武力收复马岛的“罗萨里奥行动计划”。

年3月26日,计划付诸实行,阿根廷海军组成了三支特混舰队向马岛进发,于4月2日发动了登陆战。岛上英军不多,英国总督很快便宣布投降。

消息传到英国国内,英国朝野十分震惊,于4月3日成立了以撒切尔首相为主的战时内阁,紧接着又成立了联合作战司令部,准备对阿根廷作出反攻。但撒切尔夫人要求尽量减少伤亡、不把战斗扩大为全面战争、不得轰炸阿根廷本土。

阿根廷政府没想到英国会有这么大的反应,他们对取得马岛的实际控制权还抱有侥幸心理时,英国军队已经完成了对马岛周围二百海里范围内的封锁,只放开一条同样阿根廷的航道。

英国军队的目的显而易见,就是迫使阿根廷退兵。

但阿根廷也准备了一系列的备战措施,做好了抗击英军的准备。这样的表态无疑也是在逼迫英军放弃军事行动,以期在谈判中取得主动权。

但是,饿死的骆驼比马大,更何况英国并非真的日暮西山,作为“联合国五常”之一的英国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军事,都保持着世界一流的水准。

看到阿根廷如此态度,英国军队便以“你要战我便战”的心态来回应阿根廷人,于是战争开始了。

战争初期,阿根廷利用地利之便,是占了一些优势的。阿根廷国内也发起了一项十万人的动员令,新组建的“79舰队”也在海上削弱了英军的封锁,但此时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削弱英军的封锁后,停止了向岛上输送人员和物资,这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伏笔。不仅如此,阿根廷甚至将乔治亚岛的守军也削弱至60人,以至于让英军轻而易举占据了这个重要军事基地。

4月28日,英军占据乔治亚岛后,封锁圈从海上延伸到空中,实施立体封锁,进一步切断了阿根廷本土与马岛的联系,以至于阿根廷的雷达站和导弹基地都出现了异常。5月2日,阿根廷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在失去雷达信号之后,被英军潜艇发射的鱼雷击沉,人殉难。

击沉阿根廷的巡洋舰后,英国人认为阿根廷的雷达预警基本已经失灵,故而越来越大胆放肆。5月4日,英军“谢菲尔德”号驱逐舰被突如其来的阿根廷战斗机用“飞鱼”导弹击沉,狂妄自大得到了惩罚。

虽说双方各自失去一艘大型战舰,但实际上是阿根廷占了便宜,“贝尔格拉诺将军”号毕竟是二战已经服役的老式战舰,而英军的“谢菲尔德”号却是刚服役不久的新型战舰,所以外界普遍认为这次是阿根廷军队占了一些优势,毕竟英国本土离马岛将近海里,要想再补充战舰,远不如阿根廷来的快。此时的国际社会也看好阿根廷会赢得最终的胜利。正当阿根廷人举国欢庆时,英国军队却对马岛西南海峡口的一个无名小岛发起了攻势,而这里既有阿根廷的雷达站,简易机场更有着数目不详的侦察机和强击机。阿根廷在没有判断出英军的真实意图,造成了大量的损失,军事上陷入被动。

5月7日,英国政府利用外交、新闻、军事等手段掩盖下,极力筹划对马岛的登陆战。5月21日,在对战争形势、天气气候以及阿根廷动态多方综合分析下,实施了夺岛登陆战。虽然阿根廷也发现了一些情况,但在当时联合国介入的情况下,阿根廷政府根本没有想到英国会冒着被国际社会的谴责对马岛动手,所以马岛阿根廷军队几乎没有防备。

随着三道防线的失守,斯坦利港完全暴露在英军之下,6月14日下午,双方代表进行会晤,同意当日19时正式停火,阿方全体人员向英军投降。历时74天的马岛战争就此结束。

据战后统计,交战双方损失惨重。英国死人,被俘91人,损失战舰6艘,飞机34架;阿根廷死亡人,被俘人,损失战舰9艘,飞机架,但是作为战败方的阿根廷,其政治上的重挫更是灾难性的,任职半年多的加尔铁里总统被迫辞职,几天后被指控对战争负有全部责任被捕,国内产生一场巨大的政治浪潮,严重拖累了经济的发展。当然,这是后话,让我们再回归到战争上来,具体分析一下为何阿根廷占据优势之后又最终失败了呢?

“马岛战争”,阿根廷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不言而喻,“马岛战争”就是南大西洋地区爆发的一场局部冲突,虽然规模不大,持续时间也不长,但是两国展现出来的指挥水平与军事实力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马岛战争打响前,阿根廷形势判断错误,长期存在侥幸心理。阿根廷占据马岛后,盲目乐观,对英国所作出的反应意图判断不准确,对既得利益抱有极大的侥幸心理,甚至在英国已经开始实施军事行动时,它仍然对谈判和第三国调停寄予不切实际的幻想,没有切实做好军事上的反击准备和反击行动。

战争支援方面,阿根廷做得远不如英国到位。在战争中,虽然阿根廷发动了动员令,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十万人的征兵计划。但是动员质量不高,兵员军事素质较差;另外阿根廷国内军工业的缺项较多,武器装备严重依赖进口,没有形成有效的战争支援,因而在战争中当武器供应国终止合同时,就不得不面临缺少武器装备的困境。

而英国虽然在二战后失去了绝大部分的殖民地,但本国内的军工业发展有序,且有盟国的支援,先进的武器装备与能源补给可以源源不断通过征调的商船运输到战场上。所以战争支援的差别,再加上武器装备的先进性程度无法与英军相比,这也成为阿根廷在马岛战争中落败的最大因素。

马岛战争打响后,阿根廷没有有效利用政治、经济和外交手段配合军事行动。阿根廷之所以发动“马岛战争”,主要是想摆脱外国资本对国家经济命脉控制的困境,这也是触发战争的政治原因。作为当时第三世界国家中的强国,解决马岛的领土争端就可以为世界其他国家如何解决殖民主义留下的历史争端提供模板,因而阿根廷获得了大量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部分国家甚至还以经济、军事方式对阿根廷提供了援助。这在当时看来这也是阿根廷政治上的一个优势。但阿根廷没有利用好第三世界国家这张政治牌,依然我行我素的使用军事手段来争取马岛主权,这使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支持英国,并中止了对阿根廷的军售,这使得阿根廷军事实力大损。

反观英国,不断发动外交攻势,采取受害者姿态,广造舆论,使阿根廷在道义上处于不利地位。然后又将整个西方阵营拉到自己一边,还派出特使到第三世界国家游说,用经济手段瓦解了这些国家对阿根廷的支持,手段老道,此阿根廷单纯的军事行动要高明万倍。这也成为阿根廷在“马岛战争”中失败的重要因素。

另外阿根廷还有一些战场指挥、战术理念落后的问题,这也成为影响阿根廷最终失败的原因。

结语:

总体而言,英阿“马岛战争”最终以阿根廷战败而告终,但我们从整体来看,英国并非真的已经日暮西山,它作为传统的欧洲强国,无论从战略战术还是武器装备,甚至是政治影响,都是远远强于阿根廷的,所以阿根廷此战败的不冤。虽说当时阿根廷有着航母的支持,但没有形成压制英国舰队的航母打击群,故而其象征意义大于实战意义,故而阿根廷战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当然我们也要同时看到,英国马岛之战胜利之后,长期驻守大量部队在马岛,长远来看却是为英国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英国要维护它传统的“大英帝国”实际上也是很困难的,正如媒体所说:“阿根廷肯定会忍辱负重,之后便会卷土重来!”到时候英国是否还能再次胜利呢?这是一个令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参考资料:《马岛战争》、《八十年代十大战争》、《血火冰海》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